-
端午时节,衡水大地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。从古城街巷到乡村田野,各县区以各具特色的习俗、美食和活动,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民俗画卷。

在衡水市区,端午节的仪式感从社区活动中弥漫开来。衡水西收费站的职工们精心准备了紫米粽和香菇鸡肉粽,老手带新手折叶、填米,让传统手艺在交流中传承。达观社区的旱地龙舟赛吸引了72名选手,4人一组骑在充气龙舟上喊着口号冲刺,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。据统计,2023年端午假期衡水市接待游客24.5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达8575万元,足见节日的热度。
冀州区的端午节充满文化韵味。信都学校的孩子们在多功能厅欣赏二胡独奏《赛马》、京剧折子戏《武家坡》,专业演员手把手传授戏曲基本功,让国粹在下一代心中扎根。虽未在端午期间明确提及打连厢表演,但这项起源于辽金时期的传统舞蹈,至今仍在冀州区的节庆活动中以铿锵的节奏传递着古老的韵律。
深州市的非遗文化在端午绽放异彩。北溪村镇的面塑艺人单春池用改良面团捏出深州蜜桃、古代四大天王等形象,作品不崩不裂,栩栩如生。春节期间展演的《北街高跷》《梅花拳》等非遗节目,虽未直接关联端午,却彰显了深州深厚的民俗底蕴。
武强县的端午节与年画艺术深度融合。年画博物馆内,舞台剧《端午古诗》以情景演绎重现屈原诗篇,观众沉浸式体验系五色缕、撒雄黄水等习俗。志愿者身着汉服拍摄的《五月端阳 节俗之美》视频,耗时半个月制作,用镜头记录点雄黄、做香囊等传统,播放量超百万。
安平县的端午充满童趣。中小学校园里,“粽”星拱月、旱地龙舟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。虽未在端午期间举办马术巡游,但安平作为“中国马业名城”,其马术文化的影响力早已融入地域基因。
武邑县的端午节洋溢着烟火气。和谐社区的居民围坐包粽子,将温暖的祝福包裹其中;武邑扣碗作为当地特色美食,以油而不腻的口感成为节日餐桌上的主角。
饶阳县的端午从校园延伸到街巷。实验小学的旱地龙舟赛、五毒饼知识讲解,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传统;饶阳豆腐脑作为本地名吃,以细腻滑嫩的口感为节日增添风味。
故城县的端午节充满地方特色。熏肉作为非遗美食,经过十多道工序制成,香气四溢;面筋、卷卷等传统小吃,让节日餐桌更加丰富。
景县的端午在诗韵中流淌。新华书店的端午诗文朗诵会上,小朗读者身着汉服吟诵《离骚》《屈原塔》,在诗词中汲取文化力量。
阜城县的端午从课堂走向生活。码头镇张庄高级小学的学生们分工合作包粽子,在比拼中传承手艺,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。

这个端午,不妨走进衡水的九县两区,从冀州区的戏曲韵味到深州的面塑艺术,从武强的年画风情到故城的熏肉飘香,每一处都藏着独特的端午记忆。
温馨提醒:如果你对衡水的端午习俗有更多了解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,让我们一起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!
本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。
#衡水#衡水端午#冀州风情#深州面塑#武强年画#安平民俗#武邑扣碗#饶阳豆腐脑#故城熏肉#景县诗韵#阜城粽香#衡水社区活动#衡水非遗#衡水旅游#衡水美食#衡水端午习俗#衡水端午活动#衡水文化传承#衡水节日#衡水端午攻略
举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