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震168780444
衡水教育下揭秘清北学子培养密码:三大工程铸就教育传奇———来自衡水名校老校长的深度分享!
大家都知道衡水是全国的教育高地,被称作是清北的摇篮,那么衡水每年是如何培养大量清北学生的呢?今天我就为大家解密衡中培养清北学生的三大工程。
首先是思想工程。
大家都知道精神层面的激励是至关重要的。也就是在衡水教育下为什么能够成功激发师生内驱力?
概括为四句话:责任担当、激情实干、团结精进、和谐共生。
“责任担当” 就是要胸怀家国,勇于面对困难,奋勇向前。我们经常会让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:“我来衡中干什么?”“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?”“我今天做得怎么样?” 通过这些思考,让同学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目标。(这就是经典衡中三问)
“激情实干” 是我们师生的真实状态,激情是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灵魂,只有在激情的状态下,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,在激情的状态下才能克服痛苦,不是被迫学习、被迫工作,而是我要学、我想学。(人们都认为衡中学生很苦,实际上很幸福)
“团结精进” 我们的老师团结协作,集思广益,在备课、教学等方面相互帮助,共同进步,正是这种团结精神,让我们创造了一流的教学成绩。
“和谐共生” 就是要利己达人,合作共赢。我站起来不是为了让你倒下,我成功让你更加精彩。因此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在竞争中合作,在合作中竞争。
其次是课堂工程。
就是根据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和“三新”背景下高考的要求,打造了“导学固”高效课堂。这一新的课堂模式了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,“为什么我们中国现在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才”,也就是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。
下面就这一课堂模式我做几点说明:
1、“导学固”是一种新型高效学习的教育模式,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,强调以学生为中心,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深入学习。这一课堂模式把一节课分为六个环节,其中导学(3分钟)、思学(15分钟)、议学(7分钟)、展学(9分钟)、点评精讲(8分钟)、检学(3分钟),共45分钟。体现了我们衡中“大容量、快节奏、高密度”的课堂特点。
2、这一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唤醒学生的内驱力,让学生从 “要我学” 变成 “我要学”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:“教育的本质意味着:一棵树摇动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。” 在这一课堂上,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,而是课堂的主人,通过 “思”“议”“展”“检” 等环节,积极参与到学习中。比如在 “议” 的环节,同学们会分组探究,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思路,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;在 “展” 的环节,同学们会走上讲台,向大家板演自己的学习成果,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等。
3、这种课堂模式克服了传统课堂的弊端。
传统课堂的弊端是什么?。
(1)学生处于被动地位。教师采用最便于操作的“注入式”“填鸭式”教学模式,通过“一言堂”“满堂灌”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;学生“被动听讲”,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。由于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,因而潜能被压抑,思维被束缚,素质发展受限制,创新能力被摧残。
(2).教学方式单一。它以一种刻板僵化、一成不变的方式呈现,学生接受的是单一剌激,容易走神、昏昏欲睡,因而学习效率低下,成为“死读书,读死书,读书死”的书呆子(陶行知先生)。而导学固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中心,把课堂还给了学生,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,克服了传统课堂的弊端。
4、小组合作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关键。
“构建学习共同体”是让学生走进合作的重要途径。学习共同体强调学生从‘独学’转向‘共学’,通过小组合作、任务分工等方式,将个体学习转化为团队协作。学生从‘知识容器’转变为‘知识共建者’。(发挥集体的力量)
5、老师转变为教练员。
下面看一个视频,大家看视频里一匹马深陷泥潭,奋力挣扎却越陷越深,就像学习中遭遇困境的学生,无助又迷茫。当人们无计可施时,一位有经验的老牧民让人们赶来了马群。当马群出现,它们的嘶鸣和奔跑,形成强大的感染力,激励着陷在泥潭的马不断尝试,最终成功自救。这告诉我们,合作与感染的力量在教育中不可或缺。就像视频中的牧民,看似没有直接施救,却通过组织马群,巧妙的引导调动起群体力量。在教育中,我们也要学会 “无为而有为”让学生在合作中激发潜能来突破困境,实现自我成长。#衡水教育# #培养内驱力# #培优# #究竟要多努力才能上清北# #德育#
